新冠疫情緩降,流感多上升?近日有媒體觀察到疾病管制署「流感預報站」,顯示國內9縣市的「類流感急診就診人次」達「危險」或「中等」等級,且預估會再上升,擔憂國內要防範可能迎來一波「夏季流感」。
不過,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(23日)澄清,台灣過去2年都沒有流感病例,包括社區呼吸道病毒監測近日都是0檢出,目前有發生流感疫情的國家都是因為他們的口罩提早拿掉。
他並解釋,流感預測網站在新冠疫情之前構建,目前雖有看到急診的「類流感」通報,但多是疑似新冠病例到急診進行PCR檢測的人,由於網頁會自動生成數據,只要上升超過20%就會出現紅色警示,因此未來會修正該網站的數據統計方式。
由於新冠肺炎的症狀確實與流感相似,而任何病毒若造成和流感一樣嚴重的症狀也會被歸類為「類流感」。究竟一般感冒、流感與類流感如何區分?
感冒、流感、類流感有什麼不同?
感冒(common cold)指發生在鼻腔、喉嚨的上呼吸道感染。
引起感冒的病毒多達數百種。症狀以咳嗽、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為主,不一定會發燒。大多數人感冒會在1~2週內痊癒。
流感(flu or influenza)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有A、B、C三型,其中以A型流感所引起的病症最為嚴重、B型次之,C型流感的症狀較輕。每年疫情從11月下旬開始升溫,接著在年底到隔年年初達到高峰,持續至農曆春節,在二、三月後趨於平緩。
流感病毒主要藉由咳嗽、打噴嚏等飛沫傳染方式,將病毒傳播給周圍的人,也可能因手摸到沾有流感病毒的桌子、門把手、電梯按鈕,再觸摸自己的口、鼻而感染。
流感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約1~2天,初期症狀以發冷、發熱、頭痛、乾咳為主,接著出現高燒、全身肌肉痠痛、疲倦、厭食、流鼻涕、喉嚨痛及咳嗽等,發燒的情況可能持續2~3天,痊癒約1~3週的時間。
由於A、B型流感在感染人體後,特別是感染抵抗力較弱的老人,或是患有心髒病、慢性肺病的患者,常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,比方中耳炎、鼻竇炎、腦炎、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,甚至造成死亡,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高危險族群,應接種流感疫苗。
類流感則是指任何病毒如果造成和流感一樣嚴重的症狀,若不能證明是流感病毒(比方病毒培養)引起,可以稱為類流感(與流感類似的意思)。台灣家庭醫學會指出,流感流行期,類流感七成以上是流感病毒所致。
若出現流感症狀(如高燒、全身肌肉痠痛、)應儘速求醫,在症狀出現48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,不但可縮短病程1~2天,還有助於預防嚴重並發症。
因此疾病管制局網站指出,醫師遇到類流感患者,應提高警覺,特別是有慢性病史、出現危險徵兆(呼吸短促、呼吸困難、發紺、血痰或痰液變濃、胸痛、意識改變或低血壓),或經醫師評估需及時用藥之孕婦或過度肥胖之類流感患者,及早給予抗病毒藥劑,以減少重症及死亡。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