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情急劇升溫,預計7月中旬將迎來高峰,衛福部疾管署今(27)日下午舉行臨時記者會,說明新冠抗病毒藥物處置,由疾管署長莊人祥主持,衛福部長邱泰源親自出席。邱泰源表示,面對疫情上升,將採持續疫情監測、強化防疫物品調度、訂定臨床感染管制指引、加強健康教育及醫療院所合作等4大策略,維護國人安全。


近期屢有基層醫師質疑COVID-19抗病毒藥物缺藥,疾管署今日邀請專家就「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處置」舉行線上講座,盼透過正確適當用藥,發揮抗病毒藥物最大效益,保障民眾健康安全。署長莊人祥說,已完成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作業,大約7月4日到貨,同時持續監測各項藥物使用情形,每日盤點庫存並主動協助跨縣市區域調撥。


邱泰源表示,目前新冠疫情有升溫的現象,必須防範於未然,台灣醫療體系在過去面對疫情挑戰時,已奠定很好的基礎,他舉例,最困難時,台北市1天就有1萬人感染,但靠著醫院跟基層診所推動居家視頻診察,也創造歷史紀錄,讓病人可以安心在家接受社區醫師的關心,真有需要者,再到醫院,達成醫療防疫的分級、分流。


邱泰源說,在這樣的基礎下,面對疫情再升溫,衛福部也會繼續公私協力的模式。


衛福部也拍板4大策略,如下:


持續疫情監測:密切監測國內外疫情、變異株流行情形,每週例行記者會對外說明。


強化防疫物品儲備與調度:建立中央、地方、醫院三級安全庫存機制,300萬劑家用快篩試劑供基層醫療院所發放,積極儲備足量COVID-19抗病毒藥物。


研發相關臨床及感染管制指引供醫療院所參考使用:參考世界衛生組織、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等國內外實證文獻適時修正。


加強教育及醫療院所合作:多元管道衛教民眾接種疫苗、口罩佩戴、快速篩選試劑取得與使用時機等;醫療院所高風險個案適時開立抗病毒藥物,降低重症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