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高位水平,現在又處於流感流行季,兩種疾病出現疊加流行的風險,疫情防控工作的複雜性和難度增加。各醫院的兒科發燒門診和兒科急診的病人人滿為患,作為家長,需要知道一些科普知識。今天,城陽區人民醫院兒保門診聶武輝大夫教你幾招,快速辨識孩子流感症狀。


流感與普通感冒究竟有什麼不同?

1.病因不同

普通感冒,俗稱“傷風感冒”,也就是醫學上常說的急性鼻咽炎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。其主要由鼻病毒、冠狀病毒等病毒引起。
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,可分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。其中甲型、乙型最為常見,即我們常說的甲流、乙流。

2.傳染性不同

普通感冒的傳染性相對較弱一些,沒有明顯的季節性;而流感一般發生在冬春季,它最大的特徵是傳染性強、發病率高。

3.症狀不同

普通感冒通常只有輕微的全身症狀,主要以鼻部症狀為主,如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、咽痛等,不伴隨或只伴隨中低度的發燒或短時間的高熱,多數無寒顫,整個病程持續的時間約為5-7天。

流感往往起病急且重,兒童可表現出與成人相似的症狀,最典型的是發燒,多為39℃以上的高熱,伴隨寒顫,常持續3-5天。除此之外,還有疲倦、頭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狀,少數還可伴隨消化道的表現,如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。

4.併發症不同

普通感冒很少出現併發症,自然病程5-7天可痊癒。

而流感易引起肺炎、心肌炎、腦膜炎等多種併發症,甚至有死亡風險。兒童因呼吸道保護屏障發育尚未完善,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、氣管炎、支氣管炎、微支氣管炎、肺炎及腸胃症狀較成人較常見。

相關數據顯示,兒童因季節性流感住院併發肺炎、中耳炎的比例達10-27%。

確診流感後需儘早採用抗流感病毒治療,一旦確診,應儘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,用足療程。在36小時內開始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可以減輕流感症狀、有效縮短病程、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、降低病死率。

需要格外提醒的是,家長要避免濫用抗菌藥物。只有明確繼發細菌感染時才能在醫師建議下使用。在流感高發季,嚴格遵循傳染病防治要點:勤洗手,少聚集,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戴好口罩。此外,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,尤其是老年人、兒童、孕婦、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風險族群。

孩子一旦出現以下症狀,應及時就醫:

1.體溫超過38.5℃,或持續發燒超過72小時;

2、出現劇烈咳嗽、膿痰、血痰或胸痛等;

3.呼吸頻率快,與目前體溫不符;

4.呼吸困難、口唇發紺;

5.精神狀態異常:反應遲鈍、嗜睡、躁動、驚厥等;

6.與服藥、進食無關的頻繁嘔吐;

7.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。

最後我們來看看感冒、流感、新冠肺炎的差別。